CBA最职业队!
久违了CBA的话题,今日我们来聊聊被大家誉为“黄埔军校”或“球员超市”的广州龙狮。
陈盈骏、祝铭震、李炎哲等众多优秀球员都在广州龙狮的体系中崭露头角,打出了自己的价值,并随后被交易到其他球队以换取资源。这种大交易的操作令人瞩目。不仅如此,北大的郭凯、民航的贾明儒等大学生选秀球员也在这支球队成名后,得到了不小的合同。外界对此有不少疑问,尤其是不解为何球队要如此频繁地进行球员交易。
其实,对于职业俱乐部来说,盈利是其核心目标之一。广州龙狮俱乐部作为商业实体,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于赚钱。在职业体育领域,一个重要的问题是:我们的俱乐部能否实现盈利?我们的职业体育是否真正职业化、规范化?
严格来说,CBA中的多数球队并不仅仅是“小孩”,他们也需要靠“家长”的支援。然而,像广州龙狮这样的球队却不得不学会独立行走。在多数CBA的民营俱乐部中,其母集团往往主营房地产或相关产业。然而,经济下行导致的房企资金链紧张,使得许多俱乐部面临运营困难。于是,像广州队这样的俱乐部开始降本增效、交易主力球员以求生存,再谋发展。
商业体育的今天,活法的多元化才是行业健康的标志。我们不能简单要求所有球队都像上海久事、北京国企球队那样烧钱,也不能要求东莞队那样仅仅依赖门票收入。因为每个球队所处的环境、背景和投资方都不同,因此他们的发展路径也会有所不同。
就像2005年的多特蒙德一样,面对濒临破产的危机,他们将青训定为生存的核心战略。广州龙狮的“培养—锻炼—合理变现”的循环,正是在当前财政环境下民营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。这种模式既保障了球员的发展通道,又维持了俱乐部运营的相对健康。这就是资源受限下的生存智慧,也是中小俱乐部的生存规则。
当我们看到广州队进行球员交易时,应该想到的是:许多CBA球队其实想变现却无人可卖。广州龙狮的“造星”能力不容小觑,这几年他们培养出了许多大学生球员,这正说明了他们的青训和培养体系是行之有效的。年轻的球员愿意来到广州,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。
今天我想表达的是:广州龙狮这支俱乐部在资本运作、人才流动性管理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,走在CBA的前列。联赛需要这样的探索和尝试。希望球迷们能够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,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职业体育的发展。